戰時M1 Carbine的肖像
- Kelvin LEUNG Ka Hei
- 2017年7月29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〈戰時M1 Carbine的肖像〉(同文刊於 香港二戰重演協會 FACEBOOK專頁,2017年7月29日)
M1 Carbine是美軍的象徵之一,自1942年服役以來,成為美軍兵員常用的槍械。對於重演者而言,現時香港市面能夠直接購買的玩具槍,大概只有Marushin與King Arms兩者。可是戰時圖片指出,二戰的M1 Carbine與我們手上的玩具槍似乎多有出入,明顯的分別在哪裡呢?
原來,1942年第一批生產的M1 Carbine是沒有刺刀座,後準星更是簡單的L型機械式設計。附圖顯示,置頂圖片取自美軍在1942年編寫的M1 Carbine手冊,我們清楚見到第一批Carbine簡易的結構與設定。事實上,從1942年至1945年的史實圖片,當中的M1 Carbine也至少是沒有刺刀座的,大部分沿用L型機械後準星。
其實M1 Carbine的樣貌,在1942年至1945年之間並未一成不變。以槍支的前半部為例,收緊槍管與前木托的槍管套(Barrel Band)已有三個款式,其中關係到槍帶扣與刺刀座:
第一型,生產時間為1942年至1944年。槍帶扣為扁平的長方形鐵扣,槍帶扣位置以鑼絲收緊,穩固整個槍管套與木托。
第二型,生產時間為1944年。槍帶扣以圓柱型鐵枝屈曲成長方形,鑼絲位置改於槍管套底部。
第三型,為最後一型,1944年5月定制,訂單於1944年6月至7月交付工廠開始生產。槍帶扣與纙絲位置與第二型相同,槍管套前端加上刺刀座。這個時期由Inland與Winchester生產的M1 Carbine已有刺刀座,仍在戰場上使用的Carbine需要等待回收及修改。
除了增加刺刀座外,其實1944年後期的M1 Carbine也開始更換成可調較射擊距離與風偏的後準星,但是由於更換及補給需時,因此1945年前期也鮮見其蹤影。這段時間內的M1 Carbine尚有各種修改,希望更深入瞭解的讀者可至以下網址細閱:http://www.uscarbinecal30.com/barrelparts.html (最後瀏覽日期:2017年7月20日)
身為重演者的我們,到底用哪種設定的M1 Carbine較好呢?以1943年的意大利戰役為例,當然是使用沒有刺刀座與使用L型後準星的設定為佳。1944年的諾曼第戰役、市場花園行動或太平洋戰事等,考量到當時生產時間與實際交付時間的差距、以及戰場回收與修改需時的關係,同樣使用沒有刺刀座與使用L型後準星的設定應該更合適。至於1945年及以後,現時討論莫衷一是,但至少「沒有刺刀座與使用L型後準星」的設定必為正確,而「有刺刀座或使用可調較的後準星」的設定也不能算是錯誤。我們也只能夠等待更多的資料或圖片,才能解決這個問題。
後記:有趣的是,其中一家生產商Inland於今天仍售賣M1 Carbine,還分為1944年版與1945年版,前者沒有刺刀座,後者明顯裝上了,而兩者都使用可調較的後準星。這是否意味著Inland到了1945年,才開始生產裝上刺刀座的M1 Carbine呢?這便得靠其他資深人士翻閱更詳細的資料了。
1944年版的Inland M1 Carbine: http://cloud1.shopsite.com/inlandmf/m1-carbine-1944-model.html
1945年版的Inland M1 Carbine: http://cloud1.shopsite.com/inlandmf/M1-Carbine-1945-Model.html
(最後瀏覽日期:2017年7月20日)
本文使用圖片:
http://ww2db.com/image.php?image_id=8031
1. US Army troops training with 81mm M1 mortar, Camp Carson, Colorado, United States, 24 Apr 1943; note M1 Carbine
http://ww2db.com/image.php?image_id=21575
2. US Marine code talker on Tarawa, Gilbert Islands, Nov 1943
http://ww2db.com/image.php?image_id=8030
3. US Marine Gill A. Gideon, Jr. with M1 Carbine on Guam, Mariana Islands, 21 Jul 1944
http://ww2db.com/image.php?image_id=2700
4. Men of 28th Regiment, US 5th Marine Division putting up the first flag on Mount Suribachi, Iwo Jima, Japan, at 1020 hours on 23 Feb 1945; note M1 Carbine
http://ww2db.com/image.php?image_id=23580
5. This Japanese soldier played dead for almost two days half buried in a shell hole holding a live grenade. Promising no resistance, he was given a cigarette before being removed from the hole, Iwo Jima, Mar 16, 1945
http://ww2db.com/image.php?image_id=2460
6. Men of the US 347th Infantry Regiment taking a meal break while en route to La Roche, Belgium, 13 Jan 1945
(最後瀏覽日期:2017年7月20日)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