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二戰重演協會
Hong Kong WW2 Reenactment Association
U.S. 101st Airborne Division, 502nd PIR

Show me a man who will jump out of an airplane, and I'll show you a man who'll fight.
- Lt. Gen. James M. Gavin
作戰簡史
美軍具現代意義的空降兵的概念,可上溯至一戰時代航空先驅比利・米契爾(Billy Mitchell)意圖讓美軍步兵透過傘降到德軍陣地後方作戰的構想,不過第一個空降部隊的出現,卻得等到1941年組建的509空降步兵團(509th Parachute Infantry Regiment, 509th PIR)。至於師級編制的出現,更要等到1942年。這是因為在克里特島戰役中,德軍空降獵兵在盟軍地面部隊佔盡地利的情況下,成為德軍最終佔領該島的功臣,令盟軍高層對於空降作戰的有效性大為震驚,逐積極組建自身的空降部隊。包括著名的101師在內的美軍空降師,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組建。
101空降師於1942年8月16日在路易斯安娜州卡那波尼營地(Camp Claiborne, Louisiana)成立,其前身為組建於1918年,並在烕斯康辛洲重組的美軍101步兵師。該師繼承了美國內戰時期的威斯康辛洲志願團(Wisconsin volunteer regiments)的嘯鷹傳統,在101師轉型成空降師後,這隻嘯鷹亦為101空降師所沿襲,並因其赫赫戰功而為世所知。而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101空降師的編制如下:
327滑翔機降步兵團
401滑翔機降步兵團(1945年3月1日解散)
501空降步兵團(1944年5月1日-1945年5月9日附屬)
502空降步兵團
506空降步兵團(1943年8月15日起附屬,45年3月1日正式指派予101師)
326空降工兵營
321滑翔機降炮兵營(編制12門75mm M1 榴彈炮)
377滑翔機降炮兵營(編制12門75mm M1 榴彈炮)
907滑翔機降炮兵營(編制12門75mm M1 榴彈炮)
空降師最初為三團制陸軍師,擁有兩個滑翔機降步兵團及一個空降團,但在諾曼第登陸前夕,該師實力已經擴編至多達五個團,連最為人熟悉的506團,實際上也是在43年才附屬於該師。由於當時的美軍還未發展空降戰車,因此101空降師在編制上除了缺少師屬戰車營外,大體與美軍的步兵師相若,其定位為空降敵後作戰,僅俱備一定程度重武器支援的輕步兵師。101空降師在這編制下,迎向首次實戰—1944年6月6日的D-Day。
1944年6月5日的英國夏令時間2200,101空降師及82空降師的先導組(Pathfinder)相繼起飛,為後續部隊設置導引信號。同日時間2230,101空降師的3個團亦緊隨其後,向著法國出發。6月6日時間0045,第一批502團的傘兵開始於法國傘降。然而由於502團的先導員並未成功設置導引信號,因此502團的降落地點甚為分散,未能如期降落於降落點A上。502團的第1營及第3營的降落情況尚好,大多圍繞著降落點A的外圍分散。第2營的降落誤差較為嚴重,大批士兵降落於506團的降落點C,遠離原定計劃的集結點;只有第2營營長及其同僚於降落點A附近集結。
即使如此,嚴重分散的502團傘降部隊在集結少量戰鬥力後,開始向原定目標進發。第3營營長降落後,由於未能判定自己所在,因此向西面的Saint Mere Eglise前進(與目標方向相反),後來發現方向錯誤而改往東面的Saint Martin-de-Varreville前進。前進及偵察期間,502團發現該處附近的砲台,由於盟軍空襲而早已撤走,隨後向3號及4號通道前進。時間0730,第3營佔領3號通道,後來也於4號通道建立防線,阻止及擾亂德軍對該區的增援與撤退,直至時間1300與上陸部隊會合為止。待猶他灘頭的後續部隊上岸後,502團的士兵前往Saint Mere Eglise的南面集結及短暫休整,結束502團於D-Day首日的戰鬥。
本團成員

裝備要求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---|---|---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
基本裝備(必須)
頭部
鋼盔
>M1C或M2鋼盔(M2較佳)
>前沿或後沿壓邊皆接受
>正確的鋼盔前皮帶及OD3顏色下巴帶
>鋼盔需塗上502nd團白色心形圖案,不須加上營部標記
>鋼盔偽裝網及麻布偽裝物(主要為綠、棕二色)
內盔
>必須為傘兵型,且擁有倒A型的固定帶
>傘兵下巴皮套
軍服
M42傘兵服裝
>必須有加強布
>左肩須縫上101師章記
>不需要美國國旗(Invasion flag)
>毒氣偵測臂套(Gas detection brassard)
>營部識別白色布條(由本團提供)
鞋類
傘兵長靴
武器裝備
武裝
>M1936腰帶
>M1936戰鬥帶,加強版或非加強版均可
>M1936 背包雜物袋
>水壺及水壺套
>20發5連裝湯普森衝鋒槍彈匣袋 或 M1卡賓匣袋
>或 斜背湯普森衝鋒槍彈匣袋
>數個小型帆布雜物袋 (Rigger pouch)
>1911手槍槍套 (只供sergeant以上,或一部分成員)
>指南針套 (小隊長及副隊長必須擁有)
武器
>M1加蘭德步槍
>M1A1卡賓傘兵摺托版
-必須沒有刺刀座
—後準星必須為早期L型準星,只供小隊長、副隊長或輕機槍手使用
>M1A1湯普森衝鋒槍
-以20發短匣為主,只供小隊長或副隊長使用)
>不能使用M1918白朗寧全自動步(M1918 Browning Automatic Rifle)
>M1911
-小隊長及副隊長必須擁有,其他成員需與小隊長商討是否可以擁有
進階裝備 (非必須但推薦)
軍服
>M42傘兵服
-於手臂位置加上額外袋子
-降傘圍巾
>PX商店船帽及傘兵帽徽
武裝
>M1924、M1942或外置型急救藥包
>戰鬥帶負重肩膀毛毯
>直剷或摺剷及相應的剷套
>M7防毒面具袋
>求生降落繩
>M1加蘭德步槍子彈帶
-必須為純色,沒有LOT編號
>鐵線鉗及套
>M1型號外掛子彈及雜物包
>地圖及地圖袋
-CO及NCO必須擁有
>傘兵友軍識別發聲扣
武器
>M3戰鬥刀及皮刀套
>M1刺刀及刺刀套
>模型MKII型手榴彈
-深綠或OD綠,需有黃色引信識別線

參考資料

US War Department, Infanrty Field Manual, Rifle Company, Rifle Regiment, 2nd June, 1942, pp. 211 - 213.
